(依出版年份排列)
推薦書籍 | 書籍資訊 | 簡介 |
---|---|---|
![]() |
你也可以成為很棒的研究者-寫給高中生研究誠信小冊(學生版)作者:周倩 出版社:臺灣學術倫理教育學會 ISBN:9786269612703 出版日期:2022/08/31 | 本書的目的是介紹研究誠信的原則與行為,介紹研究誠信有誠實、尊重、嚴謹、課責、透明的五大原則,作者運用圖文並茂的形式,透過案例與討論,清楚具體展現何為負責任與不當的研究行為,讓學生能夠初步明瞭「誠信」是所有研究活動重要的基本理念,並期望能加以應用。 |
![]() |
你也可以成為很棒的研究者-寫給高中生研究誠信小冊(教師版)作者:周倩 出版社:臺灣學術倫理教育學會 ISBN:9786269612710 出版日期:2022/08/31 | 本書的目的是介紹研究誠信的原則與行為,介紹研究誠信有誠實、尊重、嚴謹、課責、透明的五大原則,作者透過案例與討論,並運用圖文並茂的形式,設計出可提供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給予同學能夠共同討論並加以思考的問題,期望在教學互動下,能夠清楚具體展現何為負責任與不當的研究行為,讓學生明瞭「誠信」是所有研究活動重要的基本理念。 |
![]() |
學術研究三部曲作者:劉啟民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9865227876 出版日期:2021/06/24 | 近年來,隨著學術研究向下紮根的趨勢,高中以下學校讓學生嘗試從學術 性思考來釐清問題、解決問題、發現知識。這種教學活動越來越多,包含科展 、分組或個人專題、小論文等,也代表了莘莘學子對於正確學術研究態度和誠 信倫理方面的基礎有很密切的需求。 本書介紹當前學術倫理有關的基本 架構,透過概念的介紹,可供教師在帶活動時的教材參考。書中分為「學術倫 理」、「研究進行」和「論文寫作」等三大部分。 (文字來源:本會會員-李孟翰博士生提供) |
![]() |
參與者的學術接觸:人類學倫理的實踐與躊躇作者:謝世忠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ISBN:9789865452315 出版日期:2020/12/13 | 人與人之間的尊重相待是社會的基本價值,對於學術研究亦是如此,在隨時都與田野相伴的人類學研究場域中,研究者和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更是難以一言道盡。本書作者即以自身長年在人類學研究耕耘的經驗,點出人類學研究者可能會遭遇到的問題。 書中主要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闡述人類世界的倫理運作情形與現行研究倫理原則的適用性問題,再談研究者的進出場時機,乃至人類學中器物與博物館的爭議;第二部分談論各國人類學者與少數民族的研究倫理關係;第三部分則進一步延伸到國家力量或非法族群介入人類學研究所產生的困難;第四部分重新反思人類學者之於整個社會的倫理責任為何,從誠意與善意中加深思考,期許研究人員能在躊躇中勇敢向前,踏出實踐的那一步。 (文字來源: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提供) |
![]() |
學術工作者的必修學分:學術倫理及研究誠信作者:周倩、蔡甫昌、陳皓芸、朱家嶠、薛美蓮、潘璿安、陳茵嵐 出版社: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9789862662076 出版日期:2020/08/20 | 學術研究是一段漫長且需集結眾人之力的歷程,學術工作者承接了前人所發展的知識架構,加以創新並傳承給下一代。除了學識、技術方法、科學思維,當前社會更加重視學術誠信、社會責任、受試者保護等學術倫理的精神。本書即囊括了基礎概念介紹、臺灣學術倫理機構及政策法令、研究流程中的注意事項等議題,為欲初入學術探究領域的研究新手提供入門指引,也為當刻正為學術圈奉獻己力的學術界人士提供更新的學術倫理趨勢和推廣素材。 本書歷時九年,集結臺灣各專家學者能量共同編纂而成,書中共分18個章節,涵蓋10大主題,包括「研究倫理的定義」、「臺灣相關法令與政策」、「不當研究行為之定義、類型與說明」、「學術寫作技巧」、「論文作者定義」、「研究資料管理」、「著作權、隱私權、個人資料保護法之基本介紹」、「利益衝突」、「受試者保護」以及「研究倫理委員會(IRB/REC)介紹」。內容先以廣泛面向談起,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各章節緊扣「學術倫理」與「研究誠信」之核心主軸,書中除了對各種相關學術名詞加以定義並舉例說明外,亦輔以示意圖、架構表、範例或案例思考等不同素材,讓讀者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同步思考。各章節最後也完整提供該內容所使用的參考文獻,以利於讀者延伸閱讀或做為搜尋的關鍵字指引。 (文字來源: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提供) |
![]() |
臺灣研究誠信守則作者:臺灣研究誠信守則起草委員會 出版社:台灣聯合大學系統 ISBN:9789868573536 出版日期:2020/04/08 |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台聯大)係由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陽明大學共組的大學系統(2020年9月資料),台聯大為加強師生學術研究倫理素養,於2008年起設立信義榮譽講座,長期推動相關教育、研習活動、編譯國外書籍。台聯大憑藉數年學術研究倫理推動經驗,於2020年邀請中央研究院、國立成功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教育部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共同編撰《臺灣研究誠信守則》。 (文字來源: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提供) |
![]() |
當代研究倫理綜覽作者:蔡甫昌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ISBN:9789865452032 出版日期:2019/11/20 | 目前研究倫理相關議題逐漸在各個學術領域中受到重視,在政府政策和法規推動的雙管運作下,我們時常能在新聞上看到不同類型的研究倫理案例。 本書即介紹許多不同學術研究領域常見的研究倫理問題,大略整理可分為生醫與動物研究、心理學與人類學及語言研究、資訊電機與體育科學研究、社工與公衛研究等。 (文字來源:出版社提供) |
![]() |
動物研究倫理作者:徐濟泰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ISBN:9789865452049 出版日期:2019/11/20 | 科學至上,就能代表生命犧牲是合理的?以往研究人員可能因為醫藥、科學的實驗而大量使用動物來進行研究,他們可能不注重動物接受實驗時的環境品質,也不在乎在實驗之外的動物們是否會產生不適。 但隨著觀念改變,動物權利以及用人道尊重的態度對待實驗動物已是當前社會正在推展中的重要價值,不是只有寵物們需要被呵護,那些因為人類而被用來實驗的動物們也需要獲得尊重。本書作者透過歷史、政策與組織協會運作資料來鋪陳動物在研究中身處的地位,也試圖從受試動物的角度來檢視科學實驗的過程,進而帶領讀者們反思實驗動物的倫理議題。 綜觀本書內容大致可分三大層面:「在研究中使用動物的歷史與政策」、「實驗動物怎麼想?」、「動物實驗的第三條路與人道終止」。 (文字來源: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提供) |
![]() |
學術誠信自律的應用模式:芬蘭學術誠信準則之漢英版作者:芬蘭學術誠信國家委員會 出版社:芬蘭學術誠信國家委員會 ISBN: 出版日期:2019/02/01 | 本書《 A Practical Model of the Self-Regulation of Academic Integrity: A Chinese-English Edition of the Code of Conduct for Research Integrity in Finland (學術誠信自律的應用模式:芬蘭學術誠信準則之漢英版)》為芬蘭國家研究誠信委員會為了在芬蘭讀書或工作的中國大陸學生與研究人員所編輯之專書,內容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份介紹芬蘭研究誠信的自我監管;第二部分則是概述芬蘭研究誠信準則、受理案件調查與處理方式。 本書可於線上免費閱讀,請點此連結前往:https://www.tenk.fi/sites/tenk.fi/files/TENK_RCR_chi_eng.pdf (文字來源: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提供) |
![]() |
給少年社會科學家:小論文寫作及操作指南作者:鄭中平、顏志龍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9571195926 出版日期:2018/03/28 | 「想要我的財寶嗎?想要的話就送給你吧!自己去找吧,我把全世界的寶藏都埋藏在那裡了。」這段日本知名動漫的經典台詞,作者將其放在封底頁,有如向讀者們宣告這本書能提供新鮮人們在科學研究的入門新知。 (文字來源:本會會員-李孟翰博士生提供) |
![]() |
畫說科研誠信作者:《畫說科研誠信》編寫組 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ISBN:9787518940165 出版日期:2018/03/01 | 中國大陸自2009年起,由公部門陸續開始推動科研誠信政策,並於學校開展學生建設宣講教育活動,然而學生或科研人員在學習、工作或從事研究活動的過程,仍可能經常遇到科研行為疑問或難題,因此本書的誕生即是從科研誠信之相關性、針對性、新穎性著手,透過漫畫、案例、文摘等方式,提供學生或科研人員一個解惑的管道。 本書共有20個章節,從初期的關於什麼是負責任的研究行為、如何制定研究計畫;到中期關於數據蒐集與管理、研究對象的保護、研究著作撰寫與發表;最後到後期關於資助機構規定與經費運用、利益衝突、同行評議等,由淺入深分別說明,另外也探討違反科研不端可能帶來的影響、如何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師生關係等議題,是一本適合所有從事學術活動的研究者閱讀的書籍。 (文字來源: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提供) |
![]() |
危險與祕密:研究倫理作者:嚴祥鸞、余漢儀、周雅容、畢恆達、胡幼慧 出版社: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571460802 出版日期:2015/10/23 | 為什麼研究會有危險?研究中又有多少秘密?本書藉由研究者與受試者之間的倫理關係,進一步反思研究者應具備的社會責任,書中所談的內容大致可分成社會研究與倫理、性別與偏見、語言與權力、知識權力的重組等四個面向深入探討。 研究者在每一項研究的發想、執行、結果之中會遭遇眾多的人事物,而在與這些要素互動時,研究者及受試者的行為很有可能會影響整個研究情境,這些狀況以往多被認為是研究外的插曲,而不會放入論文中。不過我們必須謹慎看待這些細節,透過不斷反思和與受試者真誠互動,才能發現自己在研究中可能出現的潛在傷害和學術研究的社會責任。 (文字來源: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提供) |
![]() |
從字句到結構:學術論文寫作指引作者:蔡柏盈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ISBN:9789863500575 出版日期:2015/04/07 | 本書由「臺灣大學寫作教學中心」編輯,分成三篇: 「寫作籌劃篇」、「學術論文寫作結構篇」、「寫作文法篇」。 第一篇「寫作籌劃篇」將確立研究題目及擬定研究計畫,根據計畫性質與目的確認預計寫作的格式與語調,屬於寫作的準備工作;第二篇「學術論文寫作結構篇」則將論文拆解成摘要、文獻探討、研究方法、結論等段落,逐一說明其寫作技巧;第三篇「寫作文法篇」則是回到寫作的本質,由細至廣地介紹用詞、字句、段落、篇章的寫作原則,並點出常見的寫作問題(例如:主詞不當置換、指代不明)。書中每個章節都附有練習題,適合用於教師授課帶領學生一起討論,亦可用於研究者自我學習及反思。 (文字來源: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提供) |
![]() |
我倫理:人體研究倫理審查作者:陸翔寧 出版社:九州圖書文物有限公司 ISBN:9789866929335 出版日期:2014/09/01 | 研究倫理是如何發展至今的?當前這些規範又是強調什麼價值呢?研究者在進行學術探究時可能會有些疑惑、不清楚或感到矛盾的地方,而本書作者正是希望透過詳盡的佐證資料以及平實的文字,一步步帶領讀者踏入研究倫理的世界,並且讓大家能夠掌握研究倫理的核心精神和實踐做法。今日,各種職業所要遵循的專業倫理已成為一種團體共同價值,研究倫理和傳統倫理學亦有密不可分的脈絡,研究倫理作為一種倫理關係,自然是關注那些研究過程中會接觸到的人事物,也常會牽涉許多國家單位、學術研究機構、商業界等利害對象,因此需要紀律嚴明的制度、專業分工的業務職掌、明確的審查標準、專業廉明的態度來建立其權威。 本書呈現出研究倫理對我們現實生活的影響,也透過研究倫理想要維護的生命價值和權利責任,進一步提升社會對研究的信賴與支持,而這些環節都必須仰賴大家對於研究的良好認知及態度,共同精進和邁向卓越。 (文字來源: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提供) |
![]() |
研究倫理:以人為受試對象作者:Bruce Dennis Sales, Susan Folkman(譯者:李是慰)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571157108 出版日期:2009/12/07 | 美國心理學會(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邀請學者共同編寫本書,書中概述研究倫理原則、介紹重要倫理議題或於研究中可能發生的衝突,並輔以問題討論方式,提出建議的解決方式。 本書適合所有從事以人為受試對象的研究人員,亦或各領域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文字來源: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提供) |
![]() |
研究倫理教學手冊作者:Nicholas H. Steneck (Author), David Zinn (Illustrator) 出版社:九州圖書文物有限公司 ISBN:(中文版)97898685735 出版日期:2009/01/01 | 一般人總認為研究者會在從事研究的過程中習得道負責任的研究行為,但事實正好相反,有時他們所學習到的是錯誤的行為。本書由美國研究倫理局(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ORI)出版,提供研究新手、博士後、教職員、科學家去了解社會對於其專業行為的期望,介紹包括人類與動物研究、利益衝突、資料管理等主題,特別的是,本書利用卡通插畫方式,輕鬆地帶出各章節重要的議題,相當適合教師於課堂使用。 註:本書英文版書名《ORI Introduction to the Responsible Conduct of Research》,作者為Nicholas H. Steneck (Author), David Zinn (Illustrator),出版社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中文版書名《研究倫理教學手冊》,由台灣聯合大學系統信義榮譽講座編輯小組編譯,財團法人黃達夫醫學教育促進基金會發行。 (文字來源: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提供) |
![]() |
科學欺騙研究作者:賴鼎銘 出版社:唐山出版社 ISBN:9578221517 出版日期:2001/04/05 | 研究誠信是研究者對研究過程的誠信原則,而社會大眾相信專業嚴謹的學術研究成果,這份信賴與研究誠信交織成穩固的學術研究環境和發展基礎。若是研究者做出科學欺騙(scientific fraud)行為,破壞了研究誠信的原則,社會大眾對於學術研究的信任亦會逐漸崩解,形成惡性循環。 本書針對科學欺騙分為「科學欺騙的定義、世界各國發生的科學欺騙案例、科學欺騙的產生原因和防制」三大部分各別闡述,本書提供諸多案例,透過這些歷史脈絡可讓讀者一窺科學欺騙行為的轉變與過往學術倫理的處置方式,為當今學術倫理規範的啟示與警惕。 (文字來源: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提供) |